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赴北欧奶业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15 来源: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赴北欧考察报告
  为加深对北欧奶业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北欧奶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进一步拓宽中国同北欧主要奶业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及经贸往来,2014年9月1日至13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应邀率团赴瑞典、丹麦、挪威考察。10多天的时间,代表团考察了3国7省(市),走访了瑞典利拉伐公司、丹麦微蝌国际育种公司、挪威基诺育种与AI协会,参观了奶牛养殖场、种公牛站、乳品加工企业、屠宰场,拜访了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农业大学)、挪威农业食品部。
  一、3国奶业发展概况
  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 130 多万平方千米。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个国家,以及各自的海外自治领地如法罗群岛等。就奶业而言,挪威、瑞典、丹麦3国比较发达。
  (一)瑞典奶业
  瑞典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960多万。全国耕地面积260多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6%。瑞典农业科技比较发达,农产品自给率80%以上。在农业中畜牧业地位突出,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80%以上,畜牧业产值主要来源于肉类和乳制品,奶业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35%。
  据LRF DAIRY SWEDEN和瑞典农业委员会数据,2013年,瑞典奶牛存栏34.6万头,牛奶产量287万吨。平均单产8389千克。2013年瑞典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9家,乳品产量139.7万吨。2013年瑞典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折合为液态奶为300多千克。其中,液态奶128千克,奶油13.2千克,黄油2.2千克,奶酪,19.8千克。2013年瑞典乳制品进口27.6万吨,出口乳制品17.6万吨。
  2013年瑞典有家庭牧场5000家,平均饲养奶牛75头。奶牛品种主要是瑞典荷斯坦牛,其次是瑞典红牛。瑞典奶牛饲养以散栏为主,占比55%。瑞典奶业生产记录比较完善,86%的牛奶产量有记录,78%的奶牛有记录。
  (二)丹麦奶业概况
  丹麦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多万,耕地2.9万平方公里。丹麦农牧业高度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农场4.2万个。农牧结合,以牧为主。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约65%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8%,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据LandBrug & Fodevarer 资料,2013年,丹麦泌乳牛存栏56.7万头,牛奶产量502.6万吨,奶牛平均单产9138千克。原料奶的乳蛋白率平均3.48%、乳脂率平均4.26%、体细胞数平均21万个/亳升、细菌数平均6870个/毫升,93.7%的牛奶细菌数低于3万个,82.7%的体细胞数低于30万个。2013年,丹麦有加工企业57家,乳品产量135.81万吨,其中液态奶77.16万吨。全国有机奶牧场392个,加工有机乳品17.9万吨。丹麦约90%的牛奶加工成固态乳制品,10%加工成液态乳制品。2013年,丹麦人均消费液态奶132.2千克。2013年,丹麦乳品出口80.48万吨,进口乳口23.16万吨。丹麦乳制品进出口业务主要在欧盟28国内。
  丹麦家庭牧场3618个,平均饲养规模140多头。丹麦牛奶产量的95.7%来自合作社家庭牧场,4.3%来自独立的个体家庭牧场。奶牛养殖集中于日德兰岛,全岛产量451.9万吨,占总量的89.9%。
  (三)挪威奶业概况
  3、挪威奶业概况
  挪威国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挪威可耕地面积1030万公顷,其中牧草地660万公顷。副食基本自给,粮食主要靠进口。挪威农林渔业总产值约占挪威国内生产总值的1%,从业人口约占总劳动力的3.3%。
  据Geno提供资料,2013年,挪威泌乳牛存栏23万头,13000多个牧场,牧场平均规模为24头。挪威奶牛品种的97%为挪威红牛,1%左右为荷斯坦牛,其它品种2%。全国牛群的96%以上参加生产性能测定(DHI)。依据 2013 年的 DHI 数据,全国平均单产为7625千克、乳脂率4.19%、乳蛋白率3.36%,体细胞数12.1万。挪威奶牛既产奶又产肉,挪威公犊得到良好饲养,和各类淘汰牛一起屠宰提供挪威牛肉市场80%的份额。
  挪威有 8 家乳品企业,其中缇娜(Tine)公司占有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所有牧场的原奶均由缇娜专门负责原奶收购的子公司以全国统一的价格收购,再以通过公平规则计算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 8 家乳品企业。缇娜有 34 个加工单元,分布在全国。缇娜有 2.5 万个销售点(直接客户、商店、超市等)。缇娜的产品数量有 1300 个品种。2013 年缇娜加工牛奶 15 亿千克,羊奶 0.25 亿千克。
  2013 年,挪威人均乳品年消费约 290千克原奶。液态奶几乎100%都是巴氏低温奶,极少超高温灭菌奶( UHT)。
  二、3国奶业发展的特点或亮点
  瑞典、丹麦、挪威奶业发展有六大特点或亮点,一是育种工作高度重视,二是一体化程度较高,三是养殖规模与土地配套,四是建立了完善和实用的数据平台,五是牧场逐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他们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育种工作高度重视
  良种是奶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奶牛单产水平增量中有40%来自遗传因素及配套技术。瑞典、丹麦、挪威3国都非常重视奶牛育种。
  (一)合作社组建育种公司
  瑞典1959年起,家畜育种协会开始组织牛奶记录和人工授精工作,1974年出台了瑞典奶牛育种的索引。20世纪60年代,瑞典、丹麦、芬兰3国建立了联合育种中心,即微蝌(Viking)国际育种公司,公司注册奶牛2万多头,验证公牛450多头,在3国建有7个种公牛站,其中丹麦总部最大,有验证公牛280头。挪威1935年组建基诺育种与AI协会,负责全国育种工作。目前该协会拥有牧场成员1万多名,存栏公牛700头,年生产冻精150万剂,50%供应全球市场。
  (二)合作社成员参与育种工作
  合作社组建育种公司,合作社成员参与育种工作。微蝌(Viking)国际育种公司定期向自己社内的家庭牧场发放一些精液,这些精液来自经过基因组测序但尚未完成后裔测定的青年公牛,牧场会将这些精液应到约40%的群体,并按微蝌公司的要求做好后裔测定记录。考察所到两个牧场,是微蝌公司的社员,很愿意使用这些精液。一是育种公司育种是为社员服务,社员有义务承担相应责任;二是社员信任微蝌、信任基因组选择技术。三是牛奶生产有配额,牛源供应充足,淘汰率高达35%,如有不良后代肥育屠宰也有不错的效益。
  (三)加强了奶牛品种的培育
  瑞典家畜育种协会利用英国和荷兰的荷斯坦牛培育了主要品种瑞典荷斯坦牛(SLB),利用荷斯坦牛和本地牛培育了次要品种乳肉兼用的瑞典红牛(SRB)。
  丹麦1841-1878年利用安格勒牛和乳用短角牛与当地的北斯勒准西牛杂交改良育成了丹麦红牛,1972年起为提高其生产性能,并消除纯繁和近交引起的难产、死胎、犊牛死亡率高等遗传缺陷,引入瑞典红牛、芬兰爱尔夏牛、荷兰红白花牛、美国瑞士褐牛、法国利木赞牛等基因,改良了丹麦红牛。今天丹麦红牛以产量高,乳脂、乳蛋白含量高,对结核病有抵抗力而驰名。
  挪威经过近80年的育种,将10个种群融合培育了挪威红牛,存栏比例97%。该群体60%的红白花,40%的黑白花,60%的无角,40%的有角。挪威红牛产奶潜力较高,繁殖性能较好,对低质粗饲料的利用率较高,抗病较强,在挪威不同纬度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四)不断完善育种指标
  与其它国家相同,瑞典、丹麦、挪威最初育种指标也比较少且重点关注产量,后也逐步增加了泌乳特性、牛奶成份、体型外貌、健康状况、繁殖性状、适应能力等,育种指标不断完善。与其它国家不同,瑞典、丹麦、挪威3国育种时对健康指标关注时间早、比重大,且育种指标涉及面宽泛。如微蝌国际育种公司应用的NTM,比TPI、NM$考虑更多的指标,且将健康列为重要关键指标,更多考虑了奶牛的综合及终生效益。
  (五)不断创新和提升育种技术
  微蝌公司在后裔测定的基础上,较早使用了基因组选择技术,提高了育种效率。挪威基诺育种与AI协会1942年开始人工授精,1956年开始良种杂交和后裔测定,1965年开始生产冷冻精液,1971 年开始使用健康卡片。近年来,研发了新的性控精液技术,提高了性控精液的活性;研发精子保存技术,延长了精子在母牛子宫内的存活时间,提高了配种的容易度和有效率。
  总之,在北欧育种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广大合作社及广大社员都积极参与育种工作,为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一体化程度较高
  据考察,瑞典、丹麦、挪威3国奶牛养殖的主体都是中小规模的家庭牧场,虽不等同于我国的千家万户,但也比较相对分散。但通过合作社提升了奶农组织化程度,缔结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体化运营格局。
  1、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是3国奶牛养殖的主体
  据考察,瑞典从事奶牛养殖的家庭牧场5000家,平均饲养奶牛75头。在已登记的牧场中,存栏规模50头以下的有1521个,占比43.3%;50-100头的有1231个,占比35.1%;大于100头的757个,占比21.6%。丹麦从事奶牛养殖的家庭牧场3618个,平均饲养规模140多头。泌乳牛存栏1-9头的牧场140多个,占比约4%;10-19头的牧场120多个,占比约3%;20-49头的牧场470多个,占比约12%;50-99头的牧场830多个,占比约20%;100头及以上的牧场2500多个,占比约61%。挪威从事奶牛养殖的牧场1.3万个,平均饲养规模24头。
  2、依靠合作社实现了一体化
  为提高家庭牧场的组织化程度,各国都成立了大小不一、功能各异、数量不等的奶业合作社。通过奶业合作社养殖、加工和销售缔结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加、销的一体化运营。瑞典1880年建立了第一个奶业合作社,20世纪30年代成立了最大的瑞典奶业合作社,即瑞典奶业协会(SMR)。目前该协会有8个成员社,2万多名社员,50个加工厂,4000多个奶牛场,牛奶产量占瑞典牛奶总产量的99%。该协会最大的成员社是阿拉(Arla)。除瑞典奶业协会外,还有几个小型奶业合作社,成员较少,产量较少。瑞典奶业协会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代表50名,名额按各成员社牛奶产量多少分配。协会设董事会,董事12名,1名独立董事,来自任何一个成员社,但不代表任何一个成员社的特殊利益;4名来自阿拉(Arla),另外7名分别来自7个其它成员社。董事会设常务董事1名,授权处理协会日常工作。协会设3个办事处,共150名雇员,1处负责市场和公众态度调查,2处负责奶业政策评价,3处负责产品研发。协会只与成员社直接联系,不与50个加工厂直接联系。成员社提供经费给协会,协会按成员社要求开展工作。丹麦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成员可获得财政信贷、奶牛配种、饲养管理、物资供应等领域的优质服务,可获得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信息。合作社有自建乳品加工厂,除支付给成员奶款外,乳品加工厂还将利润的1/3提留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余一部分以股份和交售奶量的红利返还给生产,一部分补贴各种免费和优惠的社会化服务。挪威1956年建立了第一合作社,50多年来,合作社由数量扩张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以奶农为中心的集奶牛养殖、草料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配套体系。目前,奶农合作社的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95%。
  最终,众多中小型的家庭牧场通过组建合作社,提升了组织化程度,缔结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实现了产、加、销的一体化运营。
  (三)养殖规模与土地配套
  瑞典、丹麦、挪威3国牛奶生产都有配额,以土地配额牛奶,实现养殖规模与土地配套。瑞典哈默(Hamra)牧场占地2406公顷,其中851公顷种植各种牧草,存栏泌乳奶牛238头,后备牛281头;丹麦2个红牛牧场,分别占地175公顷和230公顷,分别饲养奶牛170多头。养殖规模与土地配套不仅解决了饲草料的来源,而且为粪污消纳提供了场地。考察中很多牧场的粪尿经过暗沟输送到沉淀发酵池,通过杀菌灭病,固液分离或不分离,直接通过专用设施洒入草场或农田。
  (四)建立了完善和实用的数据平台
  有数据才能度量,能度量才能实施科学管理。在瑞典、丹麦、挪威3国均建立了完善的、实用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数据平台。
  丹麦1990年建立了奶业数据记录系统,芬兰、瑞典也建立了相似的数据记录系统。2002年丹麦、芬兰、瑞典3国建立联合育种中心,总部设在丹麦,由微蝌国际育种公司组织运行,共享各国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北欧80%的奶牛记录,内容涉及奶牛饲养、饲草饲料、牛奶产量、奶牛分娩、奶牛挤奶、人工授精、繁殖性能、牛奶成分,信息化管理、基因测定、兽医报告,蹄部保健、屠宰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被及时、翔实地输入数据库,经过综合分析,用于指导奶牛饲养管理、进行育种评估、制定育种计划、指导研究与创新和制定兽医保健计划等。
  挪威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中心设在缇挪牛奶公司,中心囊括了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食品部)、科研部门(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合作组织或合作社(基诺育种与AI协会、缇挪牛奶公司、挪威皇家发展协会等)、合作社的广大成员(牧场)、以及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等。所有部门都按相应职责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并享有相应的权限查看和使用这些数据资源。牧场的每头牛都有一张健康卡片,牧场主要认真、翔实地为每头奶牛填写健康卡片,连同日常的诊断、检验、治疗等信息一起,由国家兽医部门收集并输入数据库,每年健康数据约有28万条。在收购牛奶时,缇挪牛奶公司采集牛奶桶中的样品或每头牛的样品检测其牛奶成分,并将数据输入中心数据库。按挪威法律规定,每头牛每年至少检测5次,数据可达100多万条。目前,多数牧场每头牛每年检测高达12次,数据量更多。同样,基诺育种与AI协会也会将相应的育种数据,以及每年还有20多万条从屠宰场反馈回来的数据,输入中心数据库。总之,只要与奶业相关的数据都会被收集并输入这个中心数据库。利用这个数据库,国家可掌握奶业发展信息,科研部门可明确研究领域和攻关方向,育种部门可实施育种效果评估和制定育种计划,推广服务机构可依靠此数据平台并在营养、疫病、繁殖等专家顾问的指导下开展牧场技术服务和咨询,同样牧场主也可以此为依据改善营养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疫病预防和强化治疗效果等。如牧场主可通过授权代码进入数据平台,查阅牧场牛群和个体的信息,当有牛只体细胞数据异常时,可追踪奶牛查看是否有隐性或临床乳房炎。
  (五)牧场逐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
  考察瑞典、丹麦、挪威3国6个牧场,奶牛的棚舍舒适宽敞,棚舍内的装备都非常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就日粮而言,多数采用电脑监测、控制、计量投料,原料添加、日粮运输和投放都无需人员参与。就挤奶而言,挪威40%的牧场采用了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机器人,奶牛全天多次自由挤奶,无需人员干涉。就管理而言,牧场软件能全程跟踪每头奶牛的采食、活动、挤奶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牧场可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监控管理。另外,牧场在土地耕作、牧草种植及粪尿处理也高度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有专门的耕作机械、收割机械、打包并包裹机械。牛舍内有自动清粪系统,机械刮粪,管道输送,自动固液分离,并配固体肥抛洒车、液态肥抛洒车等机械。牧场高度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解决了人力成本较高的矛盾,也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三、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既对北欧有了整体的了解,也对北欧奶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为双方下一步就技术、模式和经贸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瑞典、丹麦、挪威3国奶业科技发达,许多奶业技术世界领先,值得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瑞典利拉伐公司,既是全球挤奶设备供应商,又是全球牧场技术服务商,通过为牧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让奶牛更福利、生产更环保、收益有保障,发展可持续。1901年,利拉伐公司设计并建设了哈默(Hamra)牧场的大跨度牛棚,历经100年仍然完好无损,其布局、设施一点也不落后。后来,又建设了机器人挤奶牛舍,自动挤奶、自动拌料、自动送料、自动投放、自动补饲,配合控制和管理系统,牛舍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更高。丹麦微蝌国际育种公司、挪威基诺育种与AI协会都是国际知名的育种公司,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娴熟,并新的控制技术和精子保存技术。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应加强相互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可将对方专家请进来,可我们工作人员走出去,学以致用,全面提升中国奶牛育种技术和水平。
  (二)开展模式交流与合作
  瑞典、丹麦、挪威都以中小型的家庭牧场为主体,都通合作社提升了奶农组织化程度,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加、销的一体化运营,这一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区域广泛、经济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应探索出适合中国奶业发展的模式。建议我国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深入欧洲奶业合作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指导我国奶业一体化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开展商贸交流与合作
  瑞典、丹麦、挪威3国有高科技的设施设备,有优良的遗传物质。中国奶业是新兴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既需要先进的、智能的装备,也需要适应性强、产能高的遗传物质,整体提升中国奶牛养殖的科技水平和育种水准。考察发现,北欧牧场多数是100头左右规模,1-2台机器人全天自由挤奶,自动混料、投放、推料、清理,人员劳动强度低、效率高。近年来,我国牧场劳动力供应紧张、劳动成本上涨,引入一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设施装备牧场,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和问题。
  我国区域广泛,资源和气候差异较大,仅中国荷斯坦牛一个品种难以适应和满足,需要培育新的品种,需要对中国荷斯坦牛进一步改良。丹麦红牛、挪威红牛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合中国目前中等饲养水平的实际。据上海忆南牛场初步验证,与红牛杂交的后代,具有良好的抗热应激的性能。因此,希望能放开红牛活体、精液、胚胎的进口,满足我国奶牛品种培育和改良的需求,丰富我国奶牛品种,提升我国奶牛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