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澳龙推荐方案 >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东方澳龙反刍产品技术部


    自从2019年8月1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以来。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8月19日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奶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2020年相继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相继确诊后。该病在国内散养户及牧场中流行,危害较大,值得广大养殖场值得重视。
 
    这些年在全国各地的牛场、羊场的走访过程中,于19年在北方某地就发现疑似病例。由于未做相关的检测未能及时通报和定性。2020年月中旬至今在国内个别地区相继出现一部分疑似病例,并指导相关客户做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该病的相关知识和疑似病例的相关诊断和防治措施分享给大家,希望该文章对在养殖过程中有所帮助。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发病初期为丘疹,后变为水疱,再变为脓疱,脓疱干燥结痂,最后痂皮脱落自愈。痘病毒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多数常用消毒剂均敏感,但在痂皮中痘病毒能耐受干燥,在自然环境中能存活6-8周。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牛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必须通报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农业农村部暂定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牛的“天花”,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肤广泛性出现结节、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剖检可见黏膜和内脏器官出现病理性结节。该病的发病率在5%-45%之间,病死率达10%。该病不感染人,其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牛病死率升高、牛皮质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有时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病牛死亡,还可导致牛和牛产品出口受阻以及巨额的疫病控制与消灭成本,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多发在昆虫数量较多的季节,不同年龄和品种牛均可发病,厩蚊蝇携带该病毒潜伏期为1-4周。

    临床症状:

    1、病初发生毒血症,表现发热、流涕和流涎,有时跛行。1周后皮肤发生病变,出现丘疹或结节,同时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呈局灶性或全身性,表现为界限明晰,表皮平滑的硬性结节。直径可达5cm。病变部位局限于胸部,颈部,背部,四肢,会阴,乳房和阴囊处皮肤。严重病例中鼻腔和鼻甲骨也会发生病变,胸腹侧、腹部和四肢还会发生水肿。
 
    2、病变部位出现溃疡,愈合较慢,部分病例会持续数月到数年,多数情况会出现病变部位坏死,愈合前1-3个月内发病部位会经过溃疡和结痂过程。

    3、严重病例表现食欲减退,流泪流涎。然后皮肤上突然出现一些结节,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结节质地坚硬,直径不等,从几毫米到4-5cm。个别牛体上结节通常大小均匀分布在全身,集中在背部,颈部,腿部,胸部,大腿,阴囊,乳房,口鼻及眼周围。口鼻,阴户,阴茎,鼻腔,眼及嘴角处黏膜上的结节为灰黄色且柔软,擦去表皮黏膜会露出溃疡或糜烂。眼部感染会出现结膜炎,角膜炎。呼吸道病变会导致呼吸困难。口腔病变导致流涎等。
 
牛结节性病—臀部

牛结节性病—腹部(左)、胸部(右)

牛结节性病—乳部

牛结节性病—全身
 
    诊断:结合病史、临床检查,皮肤活性组织检查和病毒分离有助于诊断的准确性。除组织学外,还可以在角质化细胞及皮肤腺管上皮中观察到胞内嗜酸性包涵体。
 
    防治措施:

    1、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特别是厩蚊蝇的防控。对于全场使用澳丽可(过硫酸氢钾)1:400-800稀释消毒,可带牛消毒,严重的每天2次。生产生活区使用速立克做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8、9月份蚊、虻高发季节适当使用蚊蝇香。

    2、对高发地区和相邻地区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牛只进行紧急免疫。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万乳康80-130g/头/天,连用5-7天。

    4、对症治疗:对于皮肤结节、结痂部位使用蹄泰喷涂,加快结痂过程,体温高有疼痛的肌肉注射澳福宁。有溃烂的注射头孢噻呋钠(澳呋欣、澳乃康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