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常见问题答疑 >

弧菌与蛭弧菌,你分得清吗?

发布时间:2020-01-20 来源:科学养鱼


    一、弧菌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河口、海湾、近岸海域的海水和海洋动物体内。目前弧菌有91种。主要鱼虾贝类致病菌为: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有些弧菌也能引起人类疾病如: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等。
 
  弧菌超标往往是对虾偷死病的前兆,也是其他养殖动物的病害之一。从病程上看,呈现发病范围广、速度快、发病季节不明显的特点;从症状上看,早期为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红体、偷死等症状。
 
 
  对虾养殖中,取虾苗和虾塘水体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菌落呈现黄色的是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蓝绿色为副溶血弧菌。虾苗幼体菌血症、对虾红体病、白斑病,主要病原菌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虾苗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通过对虾苗、水体进行检测跟踪,黄色弧菌和绿色弧菌都严重超标。投放带弧菌的虾苗,引进污水、富营养化的水体养虾,碰上阴雨天气、时冷时热交替出现将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氧变化大,水色变化快,潜在对虾体内的弧菌得到大规模的繁殖和复制,加速了弧菌的传播和流行,必将给对虾养殖构成严重威胁。
 
  致病机理:吴后波,潘金培在《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中阐述病原弧菌首先通过菌毛远距离黏附于感染部位的细胞,并在荚膜、外膜蛋白近距离黏附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其黏附力:病原弧菌在感染部位局部增殖,此时蛋白酶可降解黏附部位的蛋白质及细胞外基质ECM,这样不仅可以为病原弧菌提供必需的营养,造成感染部位的组织损伤,如皮肤溃疡及肠炎等,而且还有利于病原弧菌突破宿主的防线并在体内广为扩散。此外,蛋白酶还可以激活机体的血管舒张素一激肽级联机制,以增加感染部位的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液的渗出,从而引起感染部位的水肿及出血。毒力很强的病原弧菌,可从感染部位扩散至全身组织器官,并随血流扩散到肝、脾、肾等靶器官后,进行大量的增殖。
 
  1.哈维氏弧菌
 
 
  张晓华,钟英斌,陈吉祥等人在《哈维氏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及检测技术》中阐述哈维氏弧菌是1种革兰氏阴性、发光的海洋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它是最近10多年才被认识到的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哈维氏弧菌既是印尼、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厄瓜多尔及中国(包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养殖对虾的重要致病菌,又是许多养殖鱼类的致病菌,给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取虾苗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呈现黄色,虾苗的荧光病的菌原之一就是哈维氏弧菌。哈维氏弧菌的主要致病机理:包括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感染哈维氏弧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濒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2. 溶藻弧菌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现绿色,该菌在含2%~4%的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比较适宜,适宜的生长条件温度为37℃,酸碱度为7.4~8。淡水中存活一般不到2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副溶血弧菌分布极广,主要生活在海水和鱼虾、贝壳甲壳动物中,通常引起胃肠感染,也可以引起肠道外感染,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在缓慢流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⑴副溶血弧菌产生溶血毒素。溶血毒素具有直接溶血性,可使对虾多种细胞发生溶血,溶解对虾血液、细胞致死;⑵副溶血弧菌有肠毒素作用,造成对虾消化道组织损伤,回肠糜烂,胃黏膜炎,甚至肝胰脏、消化功能紊乱;⑶副溶血弧菌产生脲酶,使对虾肠液积聚产生肠道积水,严重者可能出现拉白便现象;⑷副溶血弧菌的胞外产物可使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生长速度慢,以致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
 
  二、 蛭弧菌
 
  1.蛭弧菌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它虽然比通常的细菌小,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但它不是病毒,确确实实是一类能“吃掉”细菌的细菌。1962年首次发现于菜豆叶烧病假单胞菌体中,随后从土壤、污水中都分离到了这种细菌。由于它们具有特殊的捕食生活方式以及有可能充当决定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群变动的角色,因而引起了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
 
  寄生型蛭弧菌生长,要求pH6.0~8.5;温度23~37℃,低于12℃、高于42℃时均不生长;能稳定分解蛋白质,一般不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以肽、氨基酸作碳源和能源;能液化明胶;严格好氧;在人工培养基上则产生黄色色素,细胞色素a、b、c,还能产生各种酶类。蛭弧菌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既有自由生活的、能运动、不进行增殖的形式;又有在特定宿主细菌的周质空间内进行生长繁殖的形式。这两种形式交替进行。
 
  2.作用机理
 
 
  蛭弧菌侵入宿主细菌的方式十分独特。开始时,它以很高的速度(每秒高达100个细胞长度)猛烈碰撞宿主细胞,无鞭毛端直接附着于宿主细胞壁上,然后,菌体以100转/秒以上的转速产生一种机械“钻孔”效应,加上蛭弧菌入侵时的收缩而进入宿主细胞的周质空间。从“钻孔”到进入只需几秒钟便可完成。在吸附至侵入开始前的5~10分钟,宿主细胞出现卷曲现象,这可能因为蛭弧菌产生的胞壁酸酶等使之转化为球质体的缘故。
 
  马兰,赵博涵,谭天宇,邹林志,徐恒在《蛭弧菌裂解泛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及培养条件研究》中验证蛭弧菌能裂解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这3株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裂解凝结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2株革兰氏阳性细菌。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菌,研究影响蛭弧菌生长和发挥噬菌特性的因素。35℃是蛭弧菌发挥噬菌作用的最适温度。蛭弧菌的数量在pH7.5时达到最大值。浓度为1的NaCl有利于蛭弧菌发挥噬菌特性。在培养蛭弧菌时添加0.005mol/L的Mg2+、0.003mol/L的Ca2+计可以提高蛭弧菌的裂解活性。0.001mol/L的谷氨酸钠可提升蛭弧菌的裂解能力,氯仿会将蛭弧菌全部灭活。
 
  三、总结
 
  1.弧菌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以前很多虾塘不明原因排塘,到后来虾开始偷死,从2012年开始统计弧菌感染率,发现凡是对虾排塘和偷死的80%均与弧菌有关。而且不止在对虾身上,在鱼类上一样比较多,烂身有可能就是因为弧菌感染引起的。
 
  2.根据近几年的走访调查,发现至今还有些养殖户不知道弧菌的危害,还有一些对弧菌有一些了解但并不重视,真正重视的养殖户很少。尤其是弧菌爆发日渐频繁,如若还熟视无睹,那么受害的是我们整个养殖业。平时预防一定要做到位,不管养殖什么品种,都应该引起重视。
 
  3.平时我们使用的蛭弧菌不仅有噬菌蛭弧菌,还有斯托普蛭弧菌,斯塔尔蛭弧菌,三种一起预防弧菌更广泛。